加快技术与出版融合 转换新思维 创造新高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7-15 浏览次数: 0

            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对出版带来了深远影响。几年前,提到数字化,许多出版界从业者只能想到追随其他行业的脚步。现在,出版业已经摆脱了盲目跟随的角色,开始转换思路,利用数字技术踏上对自己有利的道路。

  2013年,出版业更是赶上了时代的潮流,他们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纷纷涉足,基于这些技术,数字出版从业者结合自身优势所在,开始了对内容资源的深度加工整合。出版业由此在数字化浪潮中占得一席之地。

  全面拥抱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数字出版的重地。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次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这为数字出版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出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手机出版近年来的发展也表现抢眼,数博会上发布的《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我国手机出版收入规模从2006年的8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486.5亿元,发展势头强劲。

  “PC的出货量在下滑,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显著上升,特别是智能手机销售量可以达到18亿部,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总裁杨斌认为,移动互联网已经融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数字出版从业者也必须重视移动阅读。

  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总裁汤潮也谈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将面临更大的机遇。“移动互联网既不是对我们传统出版的否定和反动,也不是互联网的延伸,而是传统出版和互联网二者之间的融合。”

  汤潮认为,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是个性化,随时随地为个人服务。“我们几乎是每天24个小时手机不离身,而且任何时候只要有一点点闲暇时间,都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来看内容。”在这种特征下,数字出版从业者就需要按照用户需求,为用户定制个性化内容,让用户感受到这些内容让他们有显著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移动阅读付费的可能性也由此增加。

  “我们都知道,移动互联网特别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一开始就有付费的习惯,从手机发短信开始,大家就接受了使用手机是要付费的事实。”汤潮谈道,这也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数字出版最重要的赢利之路。

  原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成勇也对目前出版业积极转型移动互联网表示认可,他表示,移动互联网汹涌而来的浪潮已经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给出版业的升级转型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出版业要以更大的热情,更积极的姿态,更大的投入全身心地拥抱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走进出版业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海量数据也由此而来。当前,大数据已经在电子商务、互联网视频等领域进行应用,出版业也赶上了大数据的浪潮。

  “大数据时代是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到来的信号,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出版界也很敏锐。从出版发展史来看,从甲骨文到竹简、纸质书,从活字印刷到海德堡印刷,从铅字排版到激光照排,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都会带来出版行业一次全新的革命。”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李朋义表示,面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这样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出版业只有紧紧跟上信息化浪潮的步伐,才能真正实现数字化的转型升级。

  “大数据离出版业并不远,数字出版就具备了大数据一切的要素。”同方知网软件公司总经理张宏伟说道。他认为,数字出版的内容本身就是大数据最核心的内容。

  同方知网目前正在搭建大数据出版平台。“大数据出版基于用户需要,也是我们出版业和互联网进行融合的一种必然趋势,这种用途对专业出版来说尤为重要。”

  大数据出版的关键在于关联。数字出版时代,海量数据各自分布,大数据可以帮助用户直接找到最需要的内容。以CNKI为例,CNKI出版物数据量非常大,目前拥有文献2亿篇、题录3亿条、统计数据2.6亿条。仅仅基于CNKI平台,就有近万家出版机构,4000多万名作者,以及海量读者,他们每天都要围绕着这样的平台来做各种各样的工作和服务。如果采用大数据建立关联,将改进现有的工作方式。

  “我们也一直致力于构造这样一个关联的数据,比如说文献级的关联,也有知识元级的关联,作者关联等,这些关联数据每天都在更新,它是一个动态演化的知识网络。”张宏伟坦承,这在目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它会使全行业受益,会对现在出版的形态、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北大方正对于大数据也极为关注。“我们正准备提供另一个服务平台,比如说面向专业出版社的专业数据服务。”杨斌透露,“后续的建设重点是想把建筑工业相关的各种细分门类的信息建立起相应的数据服务方式,不管是建筑艺术信息还是园林艺术信息,我们都希望可以这样做。特别是专业出版社,越是垂直领域的大数据越有被挖掘的价值。”杨斌这样说。

  知识资源开发兴起

  当出版社完成了数字出版的基本构架后,对于数字资源的深入加工就提上了日程。数博会上,“知识资源”被无数次谈论。

  “知识资源开发强调的是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高效利用。这对我们传统出版社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也是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战略重点和根本出路所在。”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沈水荣认为,传统出版转型数字出版,最根本的是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深度开发、高效利用知识资源上面找到出路。

  在数字出版界浸淫十多年,同方知网也在本次数博会上提出了“知识资源”的重要性。“数字化的平台、数据库的出版物可以让用户快速地检索定位到所需要的文献,满足了用户的快速的定位信息,但这远远不够。”张宏伟谈道,数字出版发展到当下,“用户的需求在日益增长,比如他们需要直接的答案,我们就不能给他们一本书,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他认为,现在需要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来进行增值性的服务,而这正是传统出版业的强项。

  对于如何开发好知识资源,沈水荣认为,深度开发利用知识资源的产品模式是专题数据库和服务平台,也包括服务工具。“做好专题数据库贵在特色和系统,就是要从出版社的社会职能定位出发,做成某一个专业领域的出版物数据库。”他举例说,比如人民出版社的党政图书馆,虽然图书只有1万册,但这个产品做得很系统,覆盖所有的马列著作和所有的法律法规。据了解,这个数据库就是对知识资源的深度加工、高效利用,这是出版社的特长,也是其他技术公司、电信公司无法竞争的领域。(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