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变革图发展立足全媒体时代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9-09 浏览次数: 0

            全媒体时代的出版业是当今全球出版界最关注的话题。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出版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各种传播形态在网络传输中加速融合,阅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这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不仅表现在出版和传播形式上,也反映在内容生产的变革上,如现在流行的自媒体。不仅出版发行渠道发生变化,大众阅读方式也出现新的形式,如电子书、电子杂志等。不仅对单个出版单位产生影响,更是对整个出版行业带来巨大的压力。求变革、图发展,已成为当前出版业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媒体时代的出版业是业界人士需要充分深入讨论的课题。相信这次论坛必将在这方面有所斩获,给大家带来启迪。

  出版业求变革、图发展更是当前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出版界、新闻界、文化界都要按中央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大力气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文化产品、知识产品,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助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彩。特别是要研究和适应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和普及的新形势,更新内容生产理念,创新传播方式,调整市场营销的方法手段,建立起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强大出版产业,为精神产品、文化产品、知识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提供雄厚基础。在此,我有几点想法与各位朋友交流。

  内容生产发生深刻变化

  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已经发展成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内容并行,纸质、电子、网络、卫星通讯多种传播方式同时存在的全方位、立体化展现方式。特别是信息传播不再是直线的、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互动的。受众“被接受者”的角色发生极大改变,已经参与到传播与内容生产的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者,而成为信息生产与传播者,受众与传媒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成为发展趋势。所以,出版业要在如何吸引受众加入到内容生产上下功夫,并取得实质进展,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能在全媒体时代争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利用并研发新的阅读终端

  人们获取信息已经不再局限于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智能手机、手持阅读器、无线移动设备等以其便携性、交互性、多功能等特点,正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出版模式已经由单纯的图书、报纸、杂志等纸媒平台向互联网平台、手机平台、手持移动平台等终端转化。随着全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还将有智能宽带设备等许多意想不到的传播终端加入其中,如谷歌眼镜等,信息终端将以更加智能化和移动化的展现形式不断丰富受众的媒体体验。

  纵观出版业发展历史,可以得到几点启示:一是要迅速抓住技术发展的机遇。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往往是多点喷发,究竟哪个技术以后可应用于出版发行,在开初并不好判断,谁选得准、抓在前,谁就能占据战略优先。二是要有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强大的营销手段,才能迅速整合资源,极大地丰富内容,形成平台优势,争夺市场、争夺读者,如苹果商店就是这个模式。三是要有很强的服务意识。除了内容和营销外,在全媒体时代更要讲究阅读体验,没有精心设计和艺术加工,很难在全媒体时代生存。

  必须坚持正确社会导向

  网络信息技术正处于蓬勃兴起阶段,正在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一些追求感官刺激、危言耸听、违背社会主流价值的电子出版物虽然可以赢得一时的高点击率,但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相悖的,与人类理性的主导地位也不相符,因此不可能长久。越是在网络出版物产生的初期,越是要倡导健康、文明、理性的产品,以引领全媒体时代出版业的导向,用美好的产品营造人类精神文化的新追求,更好地传承人类文明,发展文化产业。

  重视构建全媒体人才体系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出版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工作任务和专业要求。要从“单媒体型”向“全媒体型”转变,从专业型人才向跨媒体、全媒体型人才转变,要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疏通各类人才互相流动的平台、渠道。要构建开放式引才机制,多方面吸收、引进先进人才,着力壮大高层次创新人才规模。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更新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来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技能。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媒体带来的是全球市场、全球资源,出版业要开展国际合作,才能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全媒体出版业态。目前,在中国政府支持下,中国出版业开展国际合作的范围和领域正在不断扩大。中外出版企业合作开发的出版项目和种类越来越多,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出版产品。国务院新闻办也将继续实施和完善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和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为代表的国际合作项目,将更多优秀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最新发展变化以全媒体出版的方式推向全球,不断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希望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需求。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