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化资源数字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9-23 浏览次数: 1314

            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高书生

  很高兴参加2013中文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国际研讨会,并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参加此次研讨会,除了想认真倾听大家对文化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主要还希望借此机会,同在座的各位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跟本次中文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国际研讨会主题相关,那就是“数字化有那么重要吗?”

  这虽然听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单。

  2008年开始,全国公共博物馆实行了免费开放,受到了大家热烈的欢迎,特别是普通民众。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有两个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第一个就是看不全。公共博物馆展品在藏品总数中所占比例大概是2%,有的甚至只占到千分之几。敦煌博物馆可能也存在这种情况。当然,这是因为好的东西太多了,藏品太多了。

  第二个就是看不懂。对于博物馆现在的藏品展品,如果没有专业的人士去解读,肯定是看不懂的。

  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最佳方式。因为数字化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能够充分实现文化共享和知识共享。更重要的是,数字化实现了多年追求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叫做“即时可得”。也就是说,通过数字化,无论身在何地,无论用何种方式,只要需要某件东西,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载体得到想要的东西。这应该是数字化带给这个时代最大的便利。所以,刚才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同时又回答了这个问题,目的就是和大家进一步形成这样的共识,即数字化确实很重要!

  第二个问题是数字化有那么可怕吗?

  现在听到数字化的时候,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对于出版界而言尤为如此。在出版界常常听到有人说,出版社被技术商绑架了。最近又听到了一种说法,叫“不搞数字化等死,搞数字化找死”。在这种情况下,从国家层面考虑,必须帮助大家真正认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克服畏难情绪,顺利渡过难关。因此,中央财政正在研究推动出版界的数字化转型项目,给大家一定的支持,帮助大家跨上数字化的平台。

  中宣部改革办负责制定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九大工程。其中有一项工程叫做“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从文化资源数字化到文化生产数字化、文化传播数字化和文化消费数字化。这个工程,跟今天会议的主题密切相关,包括数字出版以及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

  财政部文资办,负责财政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2013年,财政部文资办在这方面的财政安排资金,中央财政大概是48亿元,全国应该超过了100亿元。

  所有这些,都是对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全方位支持,更是为了给文化数字化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总的来讲,本次会议的主办方特别智慧——作为承办方之一的中国知网,在中国数字化数字出版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经验;而这次研讨会所在地敦煌,也已在数字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希望全体与会者能够共享他们的经验,分享他们的成果,谢谢大家!(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