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为信息化多媒体时代培养新闻高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9-29 浏览次数: 0

                9月,又到开学之际,又有一批学生走上了新闻学习的道路。几年后,他们中的很多人将走上新闻岗位。为什么学习新闻?在新闻专业里能学到什么?他们的新闻理想是什么?这期《非常月末》,本报采访了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的两位新闻学院院长,请他们谈谈在新闻人才培养方面的见解。也邀请了一些在校学生和新闻工作者,大家一起共话新闻,共谈理想。

   2012年3月,时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兼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几十年工作在思想宣传战线,长期从事新闻媒体管理工作、与新闻人员关系密切、与国内外新闻学术交流广泛,任职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后又积极推动相关立法工作,加之深刻的观察、分析与实际操作能力,柳斌杰在新闻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有着独到见解。

  新学期开学在即,《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听他讲述自己在新闻教育方面的新思考、新理念、新观点。

  三大挑战呼唤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新学年开始,一批年轻人走向新闻传播专业的学习岗位。对他们怎么教育、办什么样的新闻传播学院、培养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人才,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采访伊始,柳斌杰说,传统的新闻教育、传统的新闻管理,传统的新闻业态,传统的新闻工作,在今天新闻传播业已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的条件下,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新闻传播院校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标准等都要重新认真研究。因此,他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提出这样的目标:要办成一所面向时代、面向世界、面向实际的新闻传播学院,培养基础扎实、素质较高、技能全面、能适应新型的传播发展要求的现代新闻人才。

  在柳斌杰看来,传统的新闻教育、新闻人才培养正面临三大挑战。第一,新闻传播环境发生了变化,国际国内同步、内容技术融合、官方民间互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影响。这些新变化正共同影响我们的舆论环境和传播途径。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使得新闻来源越来越多、时效越来越快、传播越来越广,这些趋势越来越考验媒体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新闻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仅会影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而且会影响到国家的国际形象、群众的生产生活,公众对新闻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整个新闻传播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推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公民健康成长营造好的舆论环境;如何准确地传达信息、正确树立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正确表达人民的情绪和愿望,是当前传播业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课题。

  第三,全媒体发展带来整个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几乎每天都会诞生新的传播方式。新闻是一个非常强调抢占第一落点的行业,这与从业人员的手段、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新闻人才必须掌握这些新的传播平台、技术和手段。新闻传播教育必须着眼培养“新闻高手”。

  “客观环境的巨大变化,给新闻教育、新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柳斌杰表示,未来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学、课程、人才培养标准、总体设计都要适应这个变化,必须改革创新。

  培养高端新闻传播人才要重视研究生教育

  怎样培养全媒体时代的高端新闻传播人才?柳斌杰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改革新闻教育模式。早在8年前,他就向教育部提出一个新的理念:新闻记者、新闻编辑人才要从研究生开始培养。“只懂得新闻传播的知识和规律,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和规律,写出的新闻很容易肤浅,更当不了编辑。”出于这点考虑,在清华大学,柳斌杰主张扩大研究生规模,并在有其他专业知识储备的大学生中间招收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学院的研究生数量在学生总量中已经占有很大比重。

  第二,营造开放式学习环境。柳斌杰认为,对现在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来说,仅仅掌握新闻传播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远远不够,学校应采取讲座式教学等方式,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讲授科学新发现、文化新成果、社会新实践等各方面知识,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

  第三,加大专业技能的训练力度。学校要创建一些实践性较强的特殊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新闻传播的实践机会。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把数字传播大演播室、国际合作项目、大传媒集团都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在这些基地实习新闻、建立国际新闻传播交流平台,与国内外媒体保持良好互动,提高实战能力。

  第四,要加强新闻理论和新闻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工作。柳斌杰强调,无论传播技术发生多大变革,都要坚持中国特色的新闻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新闻传播基础理论体系、职业道德、前进方向的教育工作,使学生与时俱进,自觉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阵地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年轻人要树立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的理想

  在进入新闻传播专业时,很多学生怀揣“铁肩担道义”的新闻理想,但真正从事新闻工作后却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会产生较强的失落感。对于这种现象,柳斌杰有何看法?

  “大多数年轻人成长中都会遇到类似问题,我们也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出了校门现实就压倒了理想。”分析产生的原因时,柳斌杰说,一方面,年轻人的社会经验、社会实践少,对人生的理解还比较单纯,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本身的梦想缺乏现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太封闭,使学生缺乏社会实际知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另外,任何社会在发展中都会存在很多问题,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对问题不能正确认识,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年轻人成长、成才的最关键因素,是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要求是否相一致。”柳斌杰说,社会发展是各方面因素综合推动的结果,不按任何个人的意愿前进,个人只能在社会潮流中实现自己的目标。他认为,帮助年轻学子健康成长,减少失败或挫折,教育者必须注意三个问题。第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树立与社会前进方向一致的理想,从而避免因个人愿望与社会现实落差太大而产生强烈失落感。第二,学校要实行开放式教学,增加实践机会,特别要增加到基层调查研究的机会,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社会,方便其毕业后尽快融入社会。第三,要教育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认识方法,正确看待社会矛盾,对真善美、假恶丑,对社会发展主流和旁枝末节要有分析、辨别能力。特别要懂得,应该做的事情很多,能够做的事情却有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我不赞成多给学生讲一些不真实的、回避社会问题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免疫能力。”柳斌杰强调,要实事求是地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社会现象,使学生逐渐从思想上、行动上、感情上与社会融为一体,这是教育者的职责所在。与此同时,社会、家长也要在就业等方面为年轻人融入社会积极创造条件,保护他们的满腔热血和青春活力。

  寄语青年学子

  祝贺同学们进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习!你们是非常幸运的,赶上了信息化、多媒体发展的传播时代,你们会大有作为,前程似锦。

  希望年轻的学子们紧紧把握机遇,在基础知识、传播专业、技术手段上刻苦学习,熟练运用各种新闻平台,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做一个适应大传媒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民主和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新闻传播领域将是一个永远闪耀真理光芒的天空,要充满信心,做好准备,迎接未来的光荣岗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