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BX格式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标准,还在于它是国内自主研发的技术。在出版领域,如果都采用国外技术,会存在文化安全的问题,因此CEBX成为了行业标准。
《中国新闻出版报》:方正阿帕比出于什么想法研发CEBX格式?
汤帜:我们曾于2001年推出CEB格式,CEB从技术上来讲跟PDF十分相似,当时还做了针对手机阅读的XEB格式,是按照EPUB的前身OEB格式来做的。随后我们发现将排版文件转成CEB文件很方便,但是转XEB文件就很难一次性完成。由于版式文件版面元素没有逻辑阅读顺序的信息,特别是插图、图注、公式、表格等,转成XEB后,文字顺序和段落都是乱序,要把它变成正确的顺序,工作量非常大。因此,CEB电子书数量增加很快,XEB电子书则停滞不前。
2004年之前,方正一直面临这样的困惑,一是面向移动端的电子书制作成本太高,数量上不去,二是经常受到业内质疑,认为方正采用私有格式,过于封闭。我们同时考虑到移动阅读的大趋势,从而决定彻底抛开从前的技术“包袱”,按照版式阅读和流式阅读能够兼容的应用目标,去设定新的格式。此外,既然做新的格式,就要做一个开放的、标准化的,让更多的人都可以使用的格式,这就是方正做CEBX技术的出发点。
新格式其实很开放
《中国新闻出版报》:面对曾经对方正格式封闭的质疑,CEBX技术的开放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汤帜:首先CEBX技术完全用XML语言编写,现在的CEBX技术在最终使用时是被打包压缩成一个文件,如果把压缩包解压缩,可以导出一个手工就能编辑的纯XML文件,XML对于开发商的门槛更低,开发商可以直接理解XML,并且很方便地用来做其他产品。
另一方面,我们在做标准的时候,对于格式的描述是完全公开的,我们把CEBX的描述文件无偿地贡献出来,供大家使用。此外,CEBX里涉及阿帕比的专利,大家也可以无偿使用,如基于CEBX去开发一个新的软件。也就是说,从2006年开始做CEBX的技术开发,到2009年正式推出,这3年多的成果,我们无偿贡献给行业,大家都可以使用,因此,CEBX技术更加开放了。
《中国新闻出版报》:CEBX是否考虑过商用的问题?
汤帜:CEBX目前没有考虑商用的问题。
阿帕比现在主要的赢利模式是与出版社合作分成、通过电子书销售等获取收益。我们有B2B、B2C两种赢利模式。B2B方面,目前国内一些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大型政府企业机构图书馆,都有购买方正阿帕比电子书,这些电子书都支持移动阅读,这也是阿帕比利润的主要来源。此外,2011年方正阿帕比推出了云出版服务平台,通过云出版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出版社可实现数字资源的加工编辑、加密和发布、以及运营数据统计,渠道商可从云平台上获取资源,放在自己的渠道上销售,这种模式就是B2C。
解放出版社双手
《中国新闻出版报》:有一些出版社或企业在过去已经将大量的数字内容资源转档为EPUB等其他国际通用格式,他们下一步转档CEBX的时候是否存在门槛?CEBX技术在与国际标准对接上是否存在壁垒?
汤帜:应该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现在的Apabi Maker软件可以批量转档这些文件。CEBX技术采用的是全开放的格式,在开放格式基础上用户可以自己写程序做想做的事,比如转换文件格式。而且CEBX里版式流式信息都有了,将版式文件或流式文件转换成CEBX会很方便。与之相比,PDF转EPUB是很困难的事儿,EPUB转PDF也不容易,而CEBX对两者都兼容,转换过程更容易,任何人都可以完成。
《中国新闻出版报》:目前CEBX格式的使用情况如何?方正阿帕比未来对CEBX还有什么规划?
汤帜:目前全国90%的出版社与阿帕比合作,在出版电子书时采用CEBX技术,他们通过方正阿帕比的云出版服务平台,向渠道商如淘宝电子书、移步客、中国电信等提供电子书时,采用的也是CEBX格式。
未来,我们会在CEBX的支持功能上做更多的工作,特别是在移动终端阅读的呈现上。采用CEBX技术既可以做移动阅读,也可以做PC端的阅读,还可以实现印刷。以前的说法是“一次制作,多次发布”,达到这个效果后,就是“一次制作,一次发布”,各种平台都可以普遍适用。这对出版社来说会更方便。
现在数字阅读的交互元素、动态元素更多,下一步希望CEBX能更好地支持这些很酷的呈现方式。此外,在版面结构信息的自动提取和理解上,阿帕比依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继续进行。(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