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信息传播的“四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4-11 浏览次数: 1096

核心阅读

        在新媒体、全媒体、自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也进入了一个“快媒体时代”,人们不仅仅追求信息传播的速度,更要追求信息传播的“四度”,即色度、风度、温度和态度。从相信“技术”,到相信“人”,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返璞归真,而且进一步拓展了信息传播的功能。

        什么叫“快媒体”?一般人们理解就是那些能让人们最快了解到最新资讯的媒体,包括微博、博客、QQ、论坛、贴吧等这样的自媒体。而笔者在这里所说的“快媒体”,从狭义上来说,是由电子商务催生出来以快递为传播手段的一种媒体形式。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在电子商务日益繁忙、快递业高度发达的时代特点下,所有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以人工快速传递为特征的一种传播形态。所以,本文所阐述的“快媒体”概念,是打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信息传播的单一性,即为传播信息而传播信息,而是借助传递实物来传播信息,或者借助传播信息来传递实物,使信息传播成为复合的多层次的传播方式。

        符合这种“快媒体”概念特征的首推是我们所司空见惯的、触角遍布每个城市每个角落的快递业。也就是说,快递业和“快媒体”是否可以打通,快递业在传递实物的同时如果承担了传递新的信息内涵的功能,是否也可以称之为“快媒体”?笔者认为是有可能成立的。这种“快媒体”是要通过延伸服务,流程优化和包装设计等来实现其功能。比如,在传递实物的同时,主动、能动地“生产”“制造”出新的信息产品,不断优化和创新信息平台。设计出多种服务菜单,为企业、客户传递附加于实物传送过程中的新的信息产品、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

        也就是说,在新媒体、全媒体、自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也进入了一个“快媒体时代”,人们不仅仅追求信息传播的速度,更要追求信息传播的色度、风度、温度和态度。从相信“技术”,到相信“人”,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返璞归真,而且进一步拓展了信息传播的功能。

        “快媒体时代”需要怎样的顶层设计

        “快媒体”的概念再次诠释了传统的“渠道为王”,那么,在“快媒体时代”,究竟什么样的“渠道”才能真正为“王”。

        一是理念引领。我们需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从传媒业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快递行业,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属性来剖析快递产业,从传媒业的发展趋势来探寻快递行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因此,我们需要一种理念引领,使大家认识到,“快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它和新媒体、全媒体、自媒体共生共荣。它是基于传统媒体业态下的一种媒体传播方式。

        二是资源整合。申通快递、顺丰速递、圆通速递、中通速递、国通快递、韵达快运等民营快递公司的异军突起,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快递业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山头众多,派系林立,一些小公司的服务跟不上。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有一只资源整合的大手,不仅仅从经营模式的层面,更要从理想信念层面,来对快递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促进快递业的转型升级。整合需要一个理由:不是我吃掉你,你吃掉我,而是大家一起做大做强;整合需要一面旗帜,用传媒的理念来进行,增强“快媒体”从业人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整合需要一个精神领袖,我们期待这样的精神领袖能够尽快从民营快递企业的领军人物中产生。

        三是打通渠道。大家知道,现在传统媒体尤其是报刊业,要想招聘几位采编人才容易,而要想招聘既懂采编,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却很难。把一本刊物的内容做精彩不难,但要为这本刊物打开发行渠道却很难。难在哪里?难在你自己手上没有渠道,需要重新去开辟渠道。于是,很多人都想到了借用人家的渠道。既然是“借”,那么总是要“还”的,而且一旦是“借”,主动权就不在自己的手上。快递行业最大的优势也就是传播渠道的优势。以起步相对较晚,但品质较高的“国通快递”为例,在全国就有3000多个网点。3000多个网点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一家报纸一个出版社在全国设了3000个发行站、投递点。由此产生的辐射效应和网络传播效果不可小觑。

        “快媒体”的9个特征

        当大数据时代来临,电子商务正在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快递与电商协同、高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版图上的一大亮点。随着快递业的异军突起,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快媒体”也将要应运而生。相比较其他媒体,“快媒体”有如下9个特征:

        一是快捷。与在虚拟世界通过网络和电子邮件的传播方式不同,实体传播的特征是让一实物从甲地传递到乙地。传递过程利用的是飞机、高铁、汽车甚至三轮车等交通工具。

        二是实物传播。与新媒体所选择的信息载体是一份电邮不同,“快媒体”选择的是一份实物。这份实物可以是纸质媒体,也可以是国家允许快递的其他物品。

        三是有个性色彩。个性色彩决定了媒介的厚度和质感,感情色彩决定了媒介的精神内涵。在中国嘉德2013年秋季拍卖会上,鲁迅《致陶亢德信札》以655.5万元成交,全文219字,平均每个字高达3万余元。此信为鲁迅于1934年6月8日写给民国时期著名出版人、编辑家陶亢德。假如当年鲁迅的《致陶亢德信札》是一封电子邮件,则其内容也许早已湮没无闻,更不会有后世的拍卖一说。

        四是有温度。“快媒体”的传播者,也就是快递员所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重要的是一份温暖一种责任。这份责任也许是一份孝心、一份爱情、一份友谊,或者是一份组织上的关怀。试想,假如一个新娘子满怀欣喜等待着通过网上订购的婚纱,以便在婚礼上靓丽登场,那么,给她传送婚纱的快递员无疑是爱情的使者。

        五是点对点传播。甲地和乙地都有明确的经度和纬度等地理坐标。

        六是面对面。快递公司的快递员,也就是信息的传递者,“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可当面将信息的承载物交到被传递者手中。

        七是互动性。点对点和面对面的传播,为信息的互动提供了可能。与传统的快递只要签收就完事不一样,“快媒体”鼓励信息的接收者在签收的同时,也可以实物形式回复新的信息。

        八是更具可追溯性和可查证性。电子邮件虽然也可以查证,但查证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快媒体”查证起来非常方便。

        九是植入广告具有合理性。试想,每当岁末年初,当你收到一份物品时,快递员送给你一份精美的挂历,即使挂历上有跟物品相关的广告,信息的被传递者一般还是乐于接受的。

        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对信息需求的“快捷”上。更需要通过一种面对面,物对物的传递,在享受信息相对快捷服务的同时,能够品味生活的真谛,享受慢生活,感悟人世间的真情和温暖。因而,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快媒体”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虚拟世界是基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快媒体”借助分布于全球每一个角落和快递公司的营业网点,从而实现了实物之间最有效最迅速的传播。这就意味着,一种关于“快媒体”的全新时代即将到来。

        站在新高度迎接新挑战

        基于长期对媒体的观察和认识,笔者首次提出“快媒体”概念,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希望能对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本质内涵和外延的概念进行一次拓展和提升。

        快递和媒体的操作模式十分相似。快递本身属于以实物为信息载体的通信业。快递业务是对有名址物品的递送,这跟纸质媒体的发行相同。快递业务是对有重量、体积限制物品的递送。快递所递送的物品主要是信件、包裹、印刷品。而信件和印刷品,其本质就是纸质媒体。而揽收、分发、运输、派送等环节统一调度、上下衔接、协作配合,从而实现快件由收寄地到投递地的有序快速流动,最终到达收件人手中。

        笔者认为,如果“快媒体”的概念能够形成,其搭载于快递网络的增值业务,最有价值的是传媒信息服务。要实现以信息载体为主的标准快递和以服务电子商务为主的商品包裹快递相结合;以直接服务产业链的零部件快递和递送高档商品或特殊服务要求商品的专业快递相结合。

        从“快递”到“快媒体”,对快递业来说,是一次凤凰涅槃;对快递从业人员来说,是一次浴火重生。

        如果“快媒体时代”真的来临,这就预示着所有的快递企业都将转型升级,面对挑战,快递业就要站在新的高度来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和时代价值,制定精确行动纲领,开展合纵连横,整合渠道资源,从渠道为王,向渠道和内容共王的目标前进。(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