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出版如何做到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7-02 浏览次数: 1099

             主题出版是彰显出版单位社会责任、提升出版单位出版水平的重要手段。出版单位通过主题出版活动产生社会影响,凭借的是出版物的质量,也就是自身的出版创造力和表现力。从根本上说,做好主题出版,也是出版单位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工作抓手。

        近年来,围绕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主题,出版人充分发挥想象力,编辑出版了形式多样的主题读本,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出版景观。

        首先,出版单位已经从被动响应主题出版号召,转变为自觉关注时政、顺应社会、贴近人心、引领读者。

        一是摒弃传达主流意识概念的机械做法,从概念出发迈向真理事理的探寻。时政类学习读本的习惯编纂方式,剪刀、浆糊的排列组合粘贴,已经不能适应读者学习阅读需求。当今资讯丰富、传播发达,主题出版的编著者,对于主流意识概念的深刻解读,是一个基本的功课,给人一瓢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因此,深入学习领会主题出版重大命题,将这些理论色彩浓郁的观点概念学懂悟通,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摒弃简单传播主流意识概念的做法,充分运用专业优势,增加主题出版的知识含量和思想营养,增强主题传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主题出版的主流概念,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涵盖性,具备不同专业背景的编著者,运用不同专业学问予以或深透或发散的阐释,可以极大丰富主题出版主流概念,使每一部主题出版读物具有个性色彩和阅读魅力,帮助读者增益见识,启迪思维,在各自读者群中获得最大多数读者支持。

        三是摒弃目中无人的空洞说教,面向读者探寻沟通交流方法,让主题出版内容贴近人心,获得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主题出版为读者大众服务,是一个广义的方向,然而,每一种主题出版读物,都有特定的读者群体。这就要求编著者,针对特定读者,选择最适宜的表现方式,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使主题出版读物亲切自然,深入人心。

        首先,有思想深度、有知识厚度、有情感温度,主题出版就成为引领出版繁荣的重要形式,社科类出版单位的专业优势,在这里有着充分的发挥空间。

        其次,主题出版要做出实绩,不是跟风赶浪就可以达到的,追求出版精品力作的精细制作,是永恒的努力方向。这也是出版人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文化责任所使然。

        先说内容。思想深度,知识厚度,情感温度,三者相辅相成,是构成精品力作的基本品质。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精细制作,保证主题出版质量水准,这是一项艰苦的劳作,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难以为继。

        再说形式。所谓物随心转,相由心生,内容影响着形式呈现,形式也同样影响内容表达,形式也是需要精细制作的重要环节,即使是出版物的品相,也对出版物内容的呈现至关重要。

        当下出版是包括纸本和数字的全媒体呈现形态,精品力作的精细制作,指向各种媒介的传播。对于出版单位来说,假如全媒体传播还是心向往之的憧憬的话,那么,每一种阅读介质后面,都有一位或几位辛勤劳作的编辑,则是现在就要重视和加强的基础工作。

        再次,主题出版的劳作实绩,要以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销售业绩作为报偿。

        出版单位担负的社会责任是服务读者,主题出版的社会影响,就是通过广泛的读者美誉及大数量的销售业绩来显示的。主题出版不是公益出版,以读者服务为目标的社会营销活动,争取最大发行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换句话说,主题出版是不是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是不是精细制作的精品力作,实际上是由读者来判定的。很显然,大数量的发行业绩,是大多数读者选择的结果。

        成功的主题出版,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出版活动。在出版产业转型升级,谋求深化改革新发展新进步的形势下,主题出版也是微观出版单位的生存之道,发展之路。(作者系中共党史出版社社长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