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融合发展为传统出版赋能
发布者:陆芳 发布时间:2024-02-05 浏览次数: 325

作为一种多元交互式的新型传播形式,受产品数字化、网络化及交易电子化的影响,数字出版已成为当下出版领域的主要趋势,数字出版物正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顺应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融合发展是出版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多媒体融合下数字出版发展现状

从出版业自身来看,出版机构拥有长期形成的内容组织生产能力和强大的内容资源,必须保持传统出版对内容生产的重要作用,这是我们进行知识传播、文化传承过程中应该发挥的核心价值,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保障所在。

在数字融合出版领域,环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互联网技术等的全面发展下,国家与企业都认识到了出版实现数字化的重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首先,在政治环境层面,国家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如《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其次,在经济环境方面,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政策咨询部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近期表示,2023年中国GDP的增速将达到5.2%,同时考虑0.3%左右的物价因素,预计全年GDP总值有望突破126万亿元。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数字出版的消费能力逐步提升,从而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全面发展。最后,在社会环境层面,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日渐多样化,数字技术与文化之间的结合也逐渐紧密,为数字出版领域的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数字出版包含互联网广告、网络游戏、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移动出版、在线教育、博客类应用、网络期刊、电子书等,并且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其涉及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数字出版发展虽发展较快,但也存在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甚至缺失、内容监管难度大、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等问题。

新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在新时代,传统出版业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既有助于其走出当前因平台滞后而导致读者流失的困境,也对其自身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业态重塑意义重大。VR、AR、元宇宙等技术进一步丰富内容呈现形式,使出版内容更加丰富化、多元化。这些技术与出版行业的结合虽存在内容、技术和标准化等瓶颈,但可以通过聚合媒体形式,增强出版物个性化并实时交互,有助于解决传统出版业缺少互联网属性、难以提供增值服务等不足。

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普及正在重塑出版流程,优化知识服务模式。尽管人工智能真正实现与出版业的有机结合尚在尝试和探索的路上,但其对出版行业各环节的影响正在日益深入。从流程上看,编校工作、出版发行等环节尚存在一些重复性强、创造性弱的特点,有可能在将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工智能对大数据分析在选题策划、图书整体设计,甚至营销推广上都有创新和尝试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发与个性推荐也正在应用于数字内容的分发机制。

创新让传统行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数字融合出版产品为了及时跟上热门议题,灵活度强,迭代快速。这使得数字融合出版从业者既要懂内容,又要懂产品设计,要尽快完成向产品经理角色的转变。要具备迭代思维、用户视角,对图书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找准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数字出版持续发展。

积极提升业务层面数字技术水平,使之与传统内容生产完美融合。自媒体、直播等数字化手段,不仅是纸质出版的助推器,也是数字融合出版的基础。因此,应该积极尝试通过在传统的纸质出版物上加二维码等方式,加强纸质内容与数字内容的融合,丰富纸质出版物内容的层次性,实现数字资源价值。同时与出版内容相结合,探索直播、短视频等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在各种主流自媒体平台上打造精品账号,建设自媒体矩阵,探索新的内容运营模式。

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业的融合离不开将二者合二为一的载体与平台。因此,技术支持和平台建设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与技术企业合作开发产品或技术外包尝试构建自己的技术团队,成立数字出版子公司,促进内容和技术的深度融合。如中信出版集团研发了多个数字平台产品,包括中信书院APP、夸父AI平台等。在AI发展如火如荼之际,中信不仅在数字化产品的开发上,更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出版业的应用上走在前面。

加速融合发展,重构产业生态。互联网大幅拓展了全民阅读服务的范围,阅读方式、用户交互端口和界面、教育阅读交互技术等都在发生着全方位变革,传统的阅读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APP、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传播工具的推陈出新,正在推动新一轮出版业生态重构。经过多年发展,出版社基于自身实际打造了完整的出版平台,但这一平台是基于纸质出版物生产而搭建的,已经无法适应数字化发展带来的变革。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基于数字化的特点和传统出版业的实际,搭建一个集采编、审核、加工、存储、发行、运营于一体的全媒体平台。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